首页 > 百家论坛

赵之谦沈曾植比较研究

时间:2011-09-01 12:34:38 浏览次数:8959

  

王晓光

 

 

赵之谦,号悲盦,浙江绍兴人。

沈曾植,号乙盦,浙江嘉兴人。

之谦年长曾植二十一岁。

在碑学昌盛的晚清,“二盦”书法成就卓著,世所推崇。“二盦”以同样丰富的帖学经验投入碑学实践,更以历史的高度冷静审视传统与现实,梳理历史庞杂纷乱的脉络,体察到先代书法精髓之传承与失落,目睹了新兴碑派今学抑扬传统过程中的偏颇,尤其是理论上分割碑与帖而实践上不得不加以搓合的矛盾;“二盦”以各自的审美视点和创作基点,以较少的传统成见,有意识地致力于碑与帖沟通、融合的探索;他们对传统的汲取和新形式的创造,富于时代意义和借鉴价值。赵之谦将碑与帖进行了独创性交融,沈曾植则在求取最广范围兼收并蓄后完成顽强超越——典型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二盦”的行为及整个碑学运动在相当程度上实践着对历史的整理、总结与反省,当然,碑学中兴的意义不止于思考、反省,更在于形式上的翻新。这是历史的赋予,也是历史的要求。

赵之谦(字撝叔,1829——1884)这位十九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在书法、篆刻、绘画诸领域均有历史性的建树,他是碑派代表书家,书法风格丰富多样,真行隶篆都自成面目,本文着重以他最具有个性的魏碑体行、楷书(即他的碑帖交融的代表形式)作为研讨对象。

赵之谦是融碑、帖为一炉的第一代探索者。他是直接以帖入碑的,以北碑体势作为结构和布势之本,运用帖派传统灵变的用笔法,特别摄取晋唐书法之风神韵度,将之贯注于点画组构和书写过程中,给北碑方峻森严的体格注入新鲜血液,使之意态顺畅而流动,溢出了新的精神,形成爽劲、俊逸、秀润又不乏力骨的新体,其中帖的意韵和风神体现得更多。他的作品显示出一位全能艺术家对笔墨技巧高超的驾驭能力,他以随由自然、灵便洒脱的笔势写出了英神秀骨。

强调用笔用锋的复杂变化是赵之谦书法的一个特征,他承袭晋人笔法,令锋毫转换无处不在,并以此表露点线细节的意味与情调,塑造其书法特有的灵动感与活力。笔画线条的丰富变幻之美是赵书给人的一种视觉印象,让人不禁想起晋人那翩翩笔致。其书局部细节处理经意细致、匠心独运,与一些碑派书家忽视点画细部表现以及帖派末流单一乏味的用笔比较起来,赵之谦的形式选择显得高明并富于拓新意义。

赵之谦书作的点线动势明显,因此生发了流动、通畅之气,单字虽未连属然而意势绵延不断,笔势总是畅通的,书法里所谓的“气势贯通”在赵氏书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有人尝谓撝叔书作“侧媚取势”、有柔媚之嫌,我们认为,赵之谦实是深悟并力求表现晋唐书法中的“骨势”,其书本身亦不缺少力感,点画能持重涩进,与妍媚之态挂不上钩。其实,作品通幅的顺畅感与沉稳迟涩的笔触不见得必然矛盾,所谓“沉著痛快”即是说这二者的统一,沙孟海就认为赵之谦书法“流动之中有钩勒,不至于全没骨子”(《近三百年的书学》)。方笔直势与棱骨芒角的大量使用让“骨”、“力”凸显,细察赵之谦书作,容易使人联想到六朝书法中骨势的刻画,赵氏仍然是从魏晋南北朝传统中(主要是二王经典和北朝碑版)觅得力感骨势表现技巧的。行笔畅滞、徐疾有致的效果,是以帖入碑的结果;魏碑形体结构与点画自身的特点,抑制了过分的滑顺感,也抑制了随意的点画伸延及映带;同时,北碑的圭角一类点画特征自然助长了劲力因素。如此看来,赵氏书法绝不仅仅是“优美”,它还拥有强劲骨势和爽利风神。

魏碑的意义在赵氏书作中主要体现在体势安排和一些笔画的布势运行上,魏碑因素并未占据形式表现的主导地位;赵氏主要精力仍用在以帖派之精华(准确地说应是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经典)去做更有价值的发挥,即使用那些优秀技巧进行神、韵、意的表现,赵之谦后期成熟的作品里,“帖味”很浓郁。

沈曾植(晚号寐叟,1850——1922)是学问修养博深的一代名儒。他起初并不以书法为专业,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方全副精力研习书学,晚年终成大器。沈曾植书学的意义同样在于典型的综合与超越,他也是碑帖结合的探索者,但在他的书学中,“帖”的含义与赵之谦相比显得更加广泛,沈氏探寻的范围远超出狭义的碑、帖,而是力求攫取各代书法精华为我所用,远至秦汉魏晋,近及明清诸书家他无所不学。就书史角度而言,沈寐叟的艺术样式及其博取、融汇历代经典的书艺历程,颇具典型意义。

沈曾植书法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鲜明生动、耀目惊心。情绪激荡紧张,气势纵放豪拓,节奏迅疾,“沉郁雄宕&rd

协会简介

更多>>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于1980年成立,当时名为山东书法篆刻研究会,1982年更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隶属山东省文联,位于济南市马鞍山路58号,历任主席:鲁萍、蒋维崧、张业法,现任主席:顾亚龙。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于1980年成立,当时名为山东书法篆刻研究会,1982年更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隶属山东省文联,位于济南市马鞍山路58号,历任主席:鲁萍、蒋维崧、张业法,现任主席:顾亚龙。

电话: 0531-68978551 68978552 传真: 0531-68978551 QQ群:102950842 法律顾问:陈静

版权所有: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E-mail: sdssfjxh@126.com 鲁ICP备11024163号-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威海路2766号山东省文联省书协 技术支持: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