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至29日,山东省书协王羲之书法院第二十四期书法创作提高班在济南一得阁美术馆举行。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山东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山东省青年书协主席、王羲之书法院执行院长邹方臣,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蒋乐志,王羲之书法院研究员高岩、逄春伟、张伟杰,以及参加培训的学员共同参加了开班式。开班式由邹方臣主持。
孟鸿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王羲之书法院这些年在书法培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人文本,以传承、培养、发展为基调,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书法工作者,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书法繁荣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幸福感。
培训班按照楷书组、篆隶组、行草组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分组学习,大家既能互相交流,又可集中书体突破,在注重实践的同时,邹方臣、高岩、逄春伟分别以《书法学习中的几点建议》《隶书的临摹与创作》《计白当黑—浅谈书法艺术中的空间关系》为主题作了精彩讲座。
思临恒勤 书情致远
山东省书协第二十四期书法创作培训有感
■ 孙维洋
2019年12月24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十四期书法创作提高班在济南开班。作为2019年的最后一次培训,省书协给予高度重视,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亲临开班仪式并讲话,课堂上各位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示范边指导,老师们的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幽默恢谐的语言表现书法学习的精髓所在,令同学们大呼过瘾,直言道“来晚了来晚了。”
在五天的学习中,邹方臣老师以《守正创新—书法学习中的几点建议》为主题的讲座,不仅让我重新树立起学习书法的信心,端正了学习书法的态度,也让我认识到书法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正确的方法加长久的坚持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高岩老师以《隶书漫谈》为题,对隶书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做了精彩讲述,尤其是对隶书创作的独到见解,让我知道学习书法要心到、眼到、手到,用心去总结书法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已的特点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碑帖,在习古中求创新;逄春伟老师以《计白当黑—浅谈书法艺术中的空间关系》为题,讲述了书法创作技巧以及对未来书法创作的取法做了精彩论述,不仅让我们茅塞顿开,明白了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带领我们对书法创作的认知引向一个新高度。
通过五天的学习及老师的点拨,让我对书法学习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有以下收获:
一、书法学习要“找”“交”“问”
“找”,便是找学习的技巧;凡事都有技巧可寻,书法亦是如此,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一定要多总结,多反思,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练习方法。“交”,就是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书友,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激励,也能让我们找到学习书法的乐趣。“问”,便是问老师,老师的指点能打开我们的思路,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我们自已的路。
二、学习书法重在向古代经典学习
历代经典碑帖都是在书法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传下来的精华;只有向他们学习才不会落入俗套,信笔为体。坚定不移地学古、入古,而不泥古,才能练就扎实的真本领,才能从一般实用性的写字上升到书法的艺术表达。
三、学习书法要持之以恒
要想书法学习有所成就,就不能一曝十寒,一定要有耐心,要有恒心,有信心;一定要勤动手,只有以苦为乐,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精钻细研,笔耕不辍,经过长时间的洗练,才能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四、好的书法作品贵在抒情
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富有温度的情感表达,所有的艺术创作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和寻找创作的灵感,创造于法度之中,寄情于笔墨之外,情之所发,意之所达,笔之所动跃然纸上,完成的作品必然有曼妙生动之处。
通过本次学习,我信心大增、收获满满。它不仅让我理清了自己书法学习的思路,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向老师请教,多与同学沟通,在快乐中学习书法,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用笔墨挥洒美好人生。